近日,深圳以 “咏春・咏敢・咏创” 为主题,开展贯穿昼夜的12小时、覆盖全市11个区(含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大型直播活动。通过历史回溯、主题访谈和场景连线等方式,全景呈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年来的发展成就。活动特别邀请了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飞算科技首席科学家陈定玮等多位嘉宾,共同解码特区创新的底层逻辑。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在不停奔涌的新一轮AI浪潮中,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在AI技术落地和产业融合上一直走在前列,并基于自身产业基因,走出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在智能终端产业、具身智能与机器人、AI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AI基础设施与数据服务等领域建立了独到的优势。“通过强有力的政府战略引导和开放丰富的城市级应用场景,形成了难以轻易复制的‘护城河’。”龚晓峰表示。
在陈定玮看来,深圳能在AI领域脱颖而出,绝非偶然。这背后是深圳经过45年发展所形成的 “天时、地利、人和”三位一体的独特创新生态,更是一场围绕产业的、自下而上的、深度融合的全面爆发。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这里有市场、有技术、有敢闯的精神。”作为一线技术亲历者,陈定玮认为,高效的产业链、开放的市场与包容的文化,为企业铺就“从技术到价值”的最短路径。在这里,技术想法能快速从代码变为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对“失败”的包容与对“成功”的渴望,更让企业家们敢闯敢试、坚定前行。陈定玮坚信,深圳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仅会更“硬核”,还会更“有温度”,未来深圳一定会成为“全球AI应用创新之都”。
龚晓峰分享了自己在深圳南山区调研时了解到《南山区支持创新创业“六个一”行动方案》的思考。他认为有以下三点考量:一是顺应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二是允许、宽容创业者失败,三是发出重视中小微企业的信号。深圳南山区通过因地制宜、尊重规律、明确方向、找准定位、把握节奏,来培育企业、培育创新创业者、培育技术。
作为新生代创新企业,南山区企业飞算科技依托深圳完备的产业链、创新链与政策链等优势,将AI与软件开发深度融合,研发出飞算JavaAI开发助手,实现“从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完整工程生成,一气呵成”的范式突破。
这款产品内置了数千万行工业级验证代码,并提前融入了运维经验以降低线上故障风险。在人才培养场景,它又成为新手程序员的“最佳实践指南”,助力新员工快速掌握企业级项目架构。不同于通用AI编程工具,飞算JavaAI开发助手凭借其“智能引导、一键生成完整工程文件”的特性,成为解决产业痛点的“专业利器”。
陈定玮表示,深圳“把跑道修到实验室门口”,飞算则以技术突破为起点、生态引领为目标,既实现自身成长,更推动软件与AI产业的效率革命。在深圳建设“国际创新之都”的征程中,飞算科技印证了真正的创新从非孤立的技术探索,而是扎根产业、融入生态,最终实现“从技术价值到产业价值”的深度跃迁。
文|记者 沈婷婷
图|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