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四川美术学院:打造“书法概论”课程改革新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3:59:00    

近年来,四川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深化课程教学综合改革,探索书法艺术人才培养新途径。立足“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教学目标,秉持“学生发展中心、高级思维能力培养、以美育人”的教学理念,通过“AI+”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示范效应的“书法概论”艺术课程改革新模式。

内容拓维 汇古通今新架构

“书法概论”课程构建“三维育人”教学体系,围绕“知识—能力—价值”融合目标,实施结构化教学内容改革。通过系统梳理书法知识脉络与核心理论范畴,借助“以简驭繁”思维导图减轻学生学习焦虑;依托“以古映今”经典作品解析与辩证思维训练,培育学生历史观照、艺术解构与创新融合能力,实现从技法认知到文化自觉的思维进阶。

“书法概论”课程践行“双轨融通”育人路径,纵向以“古今同观”贯通书法艺术流变,在解析古人笔墨精神中融入现代设计、数字艺术等跨学科应用,激活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横向以“术道融通”重构课程内容模块,通过“风格解析—创作实践—创新应用”三级进阶训练,融合竞赛项目与艺术实践,培养兼具审美底蕴、创新思维与实践智慧的新时代书法人才。

教法“智变” 混合融创新生态

“书法概论”课程构建“平台+方法+媒介”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体系,依托在线学习平台实施“3+3”教学法,通过“AI+”书法大数据平台,实现多模态交互,突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采用智能学情分析系统精准推送资源,使书法教学呈现数字化、个性化特征,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沉浸感与自主能动性。

“书法概论”课程推行项目式学习,重构课堂教学生态。以真实书法创作问题为导向,通过差异化任务驱动打通课内、课外壁垒。构建“情境创设—探究学习—成果转化”教学链,融合过程性体验与竞赛激励机制,有效激发学生创新内驱力,实现从技法训练到文化创新的能力跃升,形成“学、用、贯、通”的书法教育模式链。

思政融育 立德树人新实践

“书法概论”课程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书法概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推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线上资源建设、线下教学活动安排、师德认知评价、古代书法大家风范引领、实践活动体验等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专业担当,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书法文化的自觉。

“书法概论”课程充分发挥教学团队智慧,形成以美育人合力。从书法艺术精神、文脉传承等方面挖掘书法课程思政育人案例,将思政渗透于教与学的全过程。结合我国书法文化发展前沿和经典文化成就,让学生深切体会书法艺术的价值与书法家坚忍不拔奉献艺术的高尚情怀,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艺术真理、勇攀艺术高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评价贯通 多元协同新体系

“书法概论”课程根据书法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关注学生对书法艺术的个体性理解,同时注重考查学生高级思维和解决书法研究、创作中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推进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多元化,包括书法知识测试、课堂讨论参与度、课程论文撰写与发表、书法创作及其参赛与获奖、家国情怀等,依据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果,全面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构建服务于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课程成绩评价标准体系,努力做到评价“多样化”“多元化”,评价“始终如一”。

“书法概论”是书法专业新生入学所开设的第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书法学的总领和纲要。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学生书法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同步提升;近3年来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0项,获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一等奖2项。团队教师教改成果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成功建设成省级一流书法专业;获批重庆市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在线学习突破200万人次,为传统艺术课程数字化转型提供创新案例。

(作者:钟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