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万联万象,作者|龙猫,编辑|时楠
2025年6月,当钼铁价格从24.6万元/吨的年内高点回落时,江苏某特钢厂采购总监的笔记本上写满矛盾数据:一边是钼精矿进口量同比激增18.63%的供应扩张,另一边是316不锈钢产量同比下滑3.49%的需求萎缩。
这种撕裂感折射出当前钼市场的核心特征——在13.09万吨精矿产量与7.4万吨钢招量构筑的“脆弱平衡”下,产业链各环节正进行着利润再分配。
在经历了上半年登临高位后,钼铁在下半年的供需格局将如何演变?价格运行区间何在?行业又该如何破局?本文将进行解析。
01 上半年的三重博弈
2025年钼市场的戏剧性开局,本质是政策周期与市场情绪的激烈碰撞。1-3月,在矿山高库存(部分企业库存周转天数超45天)与春节淡季的双重压制下,钼铁价格从23.3万元/吨阴跌至20.3万元/吨,跌幅近13%。
转折发生在4月中旬:当鹿鸣矿业放量不及预期、终端不锈钢厂排产突然提升12%时,市场瞬间完成从“抛售恐慌”到“抢货焦虑”的切换。5月主流钢厂集中补库拉动钼铁价格单月暴涨21%,创下24.6万元/吨的年内高点。
表:2025上半年钼市场关键价格指标波动

在内蒙古矿山增产5.7%的背景下,1-5月钼精矿进口量却同比激增18.63%,达24604吨。这组矛盾数据揭示出产业深层变革:
资源瓶颈显性化:国内高端钼板坯、钼合金需求增速(年化15%)远超矿山扩产速度(5.73%),迫使企业转向智利、秘鲁进口高品位矿;出口结构升级:5月钼精矿出口量同比暴涨56.46%,但单月1106吨的绝对量仍不足进口量的5%,印证中国正从原料出口国转向高附加值钼制品输出国。
下游消费需求,也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不锈钢市场熄火,316/316L不锈钢上半年产量仅65.84万吨,同比下滑3.49%,钢厂吨钢利润压缩至盈亏线;高端合金逆势扩张:风电轴承用钼合金钢、半导体溅射靶材需求分别增长22%与35%,推动模具钢企业对“金九银十”的期待值提升37个百分点。
上半年的库存数据同样不容乐观。截至6月末,国内矿山库存周转天数已从年初的45天降至32天,处于历史低位;钢厂钼铁库存虽然维持在12-15天的安全边际,但较去年同期减少20%;社会库存更是同比锐减23%。这种全产业链低库存状态就像失去缓冲垫的机械系统,任何供需扰动都会被放大,导致价格波动加剧。
02 需求结构在重塑
2025年的钼市场需求端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这种变化远比简单的总量增减更为复杂。传统应用领域与新兴高端需求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发展态势,这种分化正在重塑整个钼消费市场的格局。
在不锈钢这一传统应用领域,市场持续低迷的态势愈发明显。上半年316/316L不锈钢产量同比下滑3.49%,这一数据背后反映的是多重压力:首先是终端消费疲软,建筑装饰、厨卫设备等主要应用领域需求萎缩;其次是镍价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当镍价低于1.5万美元/吨时,钢厂吨钢利润被压缩至83元的盈亏线边缘。值得注意的是,多数钢厂为维持市场份额仍在坚持高开工率,但这种情况难以持续。
这种传统需求的萎缩不是短期波动,而是结构性调整,预计未来三年不锈钢领域的钼消费占比将从当前的58%进一步降至50%左右。
与传统的疲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端制造领域的爆发式增长。
表:三大领域正重塑钼消费结构:

在新能源装备方面,风电主轴轴承用钼合金需求激增22%,某头部风电设备制造商已将单兆瓦用量从3.2kg提升至3.5kg。半导体行业的需求增长更为迅猛,铜钼合金靶材消费量同比增长35%,特别是纯度要求达99.99%的电子级钼制品市场溢价超过30%。
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同样亮眼,镍基高温合金订单增长18%,这类合金通常含有8%左右的钼,且对杂质容忍度极低。某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的质量总监指出:"发动机叶片材料的纯度直接影响飞行安全,我们现在要求供应商提供每一炉钼铁的完整生产履历。"这种对材料品质的极致追求正在改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模式。
需求端的质变直接导致了钼消费结构的重构。从占比来看,特钢合金从2020年的20%升至当前的27%,电子化学品从8%扩至12%,而不锈钢领域则从65%萎缩至58%。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调整,更代表着价值重心的转移。
这种结构性转变正在倒逼整个供应链进行深度调整。钢厂开始将库存管理从"保量"转向"保质",99.97%超高纯钼铁的采购占比从去年的15%提升至35%。贸易模式也在创新,某贸易商推出了"纯度保障"合约,承诺钼铁杂质含量超标即按货值30%赔偿。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价格体系上,当半导体厂商愿意为99.99%靶材支付30%溢价时,传统的以大宗商品思路定价的模式正在被打破。
03 新高度的新发展
综合上半年的产业发展情况和最新的供需调整,预计2025年下半年钼铁市场将呈现"高位震荡、结构分化"的总体特征,价格中枢预计维持在23-25万元/吨区间。
这一判断基于供需两端的关键变量:供应端受制于资源瓶颈和环保约束,增量有限;需求端则继续呈现传统领域萎缩与高端需求扩张并存的格局。具体来看,三季度受军工订单旺季和风电抢装影响,价格可能上探25万元/吨压力位;四季度若不锈钢减产规模扩大,或将回落至23万元/吨支撑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震荡并非简单的周期性波动,而是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外在表现,行业需要从技术创新、供应链重构和应用拓展三个维度寻求突破。
从成本支撑来看,当钼精矿均价维持在3542元/吨度时,对应钼铁的完全成本约为23.4万元/吨。这一水平将成为市场的重要心理关口,一旦价格跌破该点位,矿山惜售与特钢厂补库将形成托底力量。但上行空间同样受限,25万元/吨对应着风电轴承制造商的成本警戒线,超过这一水平可能触发材料替代(如采用钼铌复合合金)。
最大的变数来自四季度传统需求旺季的表现,若"金九银十"期间模具钢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增速低于8%),价格可能阶段性下探22.5万元/吨。
政策变量将显著放大价格波动。环保督察"回头看"行动可能使长江流域钼产能缩减20%,相当于月度供应减少约2000吨;而国家战略小金属收储若启动(参照2023年钨收储模式),可能短期抽紧10-15%的市场流通量。
钼铁行业在高位要寻求新发展,短期可通过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在23-25万元/吨的震荡区间中获取超额收益;中期通过应用创新打开高端市场空间;长期则要完成从资源开发商到材料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身份转变。
04 结语:
可以预见,2025下半年的钼市场将上演一场静默的革命。这场革命的本质,是中国钼产业从资源规模驱动向技术价值驱动的历史性转身:
那些仍沉浸在“增产即盈利”的行业者,在震荡的价格中只能躺平;而率先攻克多个9的超高纯钼铁冶炼技术的创新者,将在航空航天级钼合金的蓝海中建立新秩序。
处于高位的钼铁,仍然是可以在下半年更上层楼。这就需要行业把握住产业机遇,将内功和创新功夫做足,迎势而上,以攀登者的智慧登高望远觅新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