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四川省“三江两湖一河”水美工程建设“1+6”方案》(以下简称《“1+6”方案》)进行解读。

何为“三江两湖一河”?
据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芮永峰介绍,“三江两湖一河”即四川境内的涪江、琼江、青衣江、泸沽湖、升钟湖、赤水河。而《“1+6”方案》就是围绕“三江两湖一河”制定的1个总体建设方案和6个水美工程建设子方案。
那么,《“1+6”方案》包含哪些重点内容呢?
具体而言,《“1+6”方案》以美丽河湖建设为核心,重点围绕涪江“三水共治”、琼江水质稳定达标、青衣江水生态修复、泸沽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升钟湖生态价值转换和赤水河生态资源绿色发展,统筹流域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保护修复、区域水文化拓展与生态经济开发,将“三江两湖一河”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践典范、川渝黔滇跨界河流联防联控示范以及美丽河湖标杆样板。
实际上,四川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正持续交出水环境治理的“成绩单”。2024年,全省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今年一季度,345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9.1%,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203个国考断面在扣除上游污染影响后,优良率为99%,同比持平。而《“1+6”方案》的落地,也承载着以点带面的推动作用,将为环境治理提档升级、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记者注意到,《“1+6”方案》明确了“三江两湖一河”水美工程建设实施的24项具体任务。比如,针对涪江(绵阳段)“三水共治”的目标,提出了巩固改善优良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健康、提升水资源保障水平、加强生态价值转化4项任务。
针对琼江(四川段)水质稳定达标的目标,提出了补齐流域基础设施短板、系统防控面源污染、统筹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推进沿江生态景观建设、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5项任务。
而在对青衣江支流(天全河)的任务中,聚焦到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强水系连通和水资源保障、强化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绿水青山生态价值转化4项。
类似的,升钟湖(南部县区域)的任务中,推动农渔产业绿色发展、提升生态价值转化水平的路径更加明确。而在泸沽湖(四川段),要建设环湖生态缓冲带、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推进美丽村镇建设等等。
总体来看,这些具体任务围绕水质改善、生态修复、价值转化等关键方面展开,旨在通过综合施策,实现“三江两湖一河”水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
“到2027年,涪江(绵阳段)要建成中国西部美丽河湖代表。”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金表示,《“1+6”方案》不仅给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也列出了具体任务。目前,绵阳正从全域统筹、深化治理、强化保护、人水和谐四个方面发力,力争为西部地区美丽河湖保护建设提供“绵阳样板”。
“目前6个水美标志性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芮永峰表示,“6条试点河湖在地理区位、生态特征、资源禀赋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各具代表性,涵盖省内多种类型河湖。通过三年时间建设,将这6个河湖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生态保护修复实践示范和美丽河湖建设样板,成为彰显地方特色的跨界河流联防联控示范标杆,推动全省江河湖库加快向‘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