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发现,小鸟的歌声里藏着“天生密码”。新华社发
栏目主持人:张帆
清晨的树林里,总有小鸟叽叽喳喳地“唱歌”。它们的歌声有的像清脆的风铃,有的像欢快的小提琴。可是,这些动听的歌声是它们天生就会,还是爸爸妈妈教的?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鸟类的奇妙世界寻找答案!
小鸟的“音乐基因”
科学家发现,小鸟的歌声里藏着“天生密码”。比如一种叫白冠麻雀的小鸟,即使从小和同类分开养大,它们依然会唱出独特的“家乡小调”。这说明它们的脑袋里天生装着一套“音乐程序”——就像手机出厂时自带的铃声,不需要学习就会响!
实验大揭秘:
美国一位科学家做过一个超有趣的实验。隔离饲养的白冠麻雀幼鸟若在35~56天每天听4分钟鸟歌,可掌握完整歌曲;延迟至50~71天接触则仅能学简单曲调;出生以后太早或长大以后再听,那么,它唱的声音就会很奇怪。原来,基因就像一张乐谱,告诉小鸟哪些音符该唱,但要想唱得准,还得靠后天练习。
父母的“音乐课堂”
虽然基因很重要,但小鸟唱歌也需要“老师”。有一些雏鸟主要是向鸟爸爸学习唱歌,这是因为部分鸟类只有成年雄鸟会唱歌;但在有些鸟类中,雌性和雄性都会唱歌,它们的雏鸟就会向多位老师学习唱歌。
自然界的“方言”现象:
有趣的是,住在同一片森林的画眉鸟,歌声听起来几乎一样;但生活在不同山谷的画眉鸟,叫声却像不同国家的语言。这说明它们不仅向父母学习,还会模仿邻居的“口音”。就像北京的小朋友说“倍儿棒”,上海的小朋友说“老灵光”,都是环境教会他们的!
天生歌手+后天练习=完美演出
小鸟的歌声其实是“天赋”和“努力”的结合。
举个例子:
基因决定框架:就像人类天生会哭,小鸟天生会发出简单的啾啾声。
学习完善细节:麻雀宝宝需要听几百次父母的歌声,才能把音符串成完整的曲子。
环境激发潜能:如果一只小鸟听到其他种类鸟的叫声,它甚至能“混搭”出新的曲风!
冷知识:
有些小鸟还会“作弊”!比如非洲的扇尾莺会偷偷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把别人的歌词加到自己的歌里,就像把周杰伦的Rap和邓丽君的情歌混在一起,超级有创意!
压力妈妈+环境影响=跑调娃
科学家研究鸟鸣,不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他们发现:
1.小鸟学唱歌和人类学说话很像,都依赖大脑中的“语言区”。
2.如果鸟妈妈压力太大,宝宝学唱歌会更容易出错——原来情绪会影响学习。
3.保护森林环境很重要,因为噪音污染会让小鸟“学坏”,唱不准歌!
动手小实验:
下次去公园,试着安静地听小鸟唱歌。你能听出哪些是“天生的旋律”,哪些是“学习的成果”吗?比如啄木鸟的笃笃声是天生工具声,而画眉鸟的婉转曲调可能是爸爸教的!
小鸟的歌声是大自然最神奇的礼物。它们用基因写下一串音符,用学习填满整首乐章。下次听到鸟叫时,记得这是生命的交响乐——既有刻在DNA里的古老密码,也有向世界学习的勇敢尝试!
鸟类歌唱家
鸟类的叫声有的清脆,有的高亢,许多鸟儿因其独特的歌喉受到人类的喜爱。
1.草原歌唱家——百灵:百灵的叫声响亮且能够维持很长时间,声色婉转动听,还可以学习其他鸣鸟的声音。
2.林中歌唱家——画眉:在繁殖季节,雄画眉鸟会引吭高歌。它们的鸣叫声高亢激昂,婉转多变,而且连绵不断。
3.夜间歌唱家——夜莺:夜莺的羽色并不绚丽,但鸣唱能力却非常出众,不仅音域极广,而且叫声洪亮、富于变化。
4.能歌善舞的模仿大师——琴鸟:琴鸟不但能模仿各种声音,还能展开尾羽跳舞。有时,它们还会为园丁鸟演奏。
5.林中单簧管手——黑枕黄鹂:黑枕黄鹂是天生的歌唱家,歌声清脆悠扬,音调多变,宛如乐器中的单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