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台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我国受保护的野生鸟类被一些盗猎者肆意捕猎、售卖,一个非法交易的“黑灰产业链”在形成。在天津千里堤市场,禁止销售野生鸟类的“警示牌”竟被鸟贩当成了“广告牌”。甚至在一些地方,监管人员在树林外侧巡查,鸟贩就在树林里公然交易。
报道里曝光的监管“真空”让人匪夷所思!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邮政法实施细则、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对野生鸟类的保护、交易及运输等环节都有明确规定。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售卖受保护的野生鸟类,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这不仅反映出个别地方监管部门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严重缺位,更说明一些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存在尸位素餐的问题。
要填补监管“真空”,不仅需要开展专项打击行动,更须建立“日常巡查+技术监控+全链条追责”的长效机制。现实中,一些监管人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非法交易视而不见,甚至将责任推给上级部门;还有一些监管人员本身就成为这条“黑灰产业链”上的一环,甚至当起“保护伞”。这说明,若缺乏明确的考核机制和刚性的问责制度,我们对受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就可能成为一纸空文,“监管者”就容易沦为“稻草人”。对于那些尸位素餐的工作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必须问责并依法依规处理。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对于那些履责不力的平台也应予以重罚。当下,部分网络平台为求流量放松审核,默许主播通过“私信交易”等方式规避监管;或者对违规账号处罚过轻,使网络成为非法交易的“避风港”。有关部门要对平台的监管“长牙”“带电”,倒逼其严格履职尽责。
野生鸟类保护涉及林业和草原局、市场监管、公安、邮政、网信等多个部门,有必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实现线索共享、行动同步,对“从偷猎到运输再到销售”进行全链条监管查处,破解目前“抓了摊贩,放了盗猎者;罚了卖家,漏了运输商”的困境。要建立健全奖励机制,鼓励广大群众参与监督举报,将监管触角和体系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
非法捕鸟交易明火执仗,依法追责就得顺藤摸瓜连窝一起端。媒体曝光已经提供了诸多可供追查的明晰线索,有关部门不能无动于衷,要立即从曝光地入手,一查到底,做成典型案例,形成强大的警示威慑,斩断野生鸟类非法交易的利益链条。(文峰)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