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化规划改革专场。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倪娜介绍,近年来,回天地区治理成效明显,接续实施两轮回天行动计划,投用项目172个,北清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回昌路建成通车。

昌平区是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倪娜介绍,围绕分区规划实施目标,106个街区控规已全部启动编制,其中生命科学园、朱辛庄组团、新城东区等共9项、55个获得批复;8个镇域规划全部完成编制,其中流村镇、南口镇等6个已获得批复;街区控规批复面积和镇域规划批复率均位居全市前列。
按照“组团开发、轨道优先、产业联动、市政同步”的思路,昌平区科学推动商品住宅和产业用地供应,2024年供地面积位居全市前列。“我们推动轨道上的城市建设,完成了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场站及9个轨道微中心、地铁19号线北延等一系列交通规划,在建及建成轨道线路8条,总里程超过130公里。”倪娜说。
近年来,回天地区治理成效明显,接续实施两轮回天行动计划,投用项目172个,建成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等文体设施,新建“双创”空间60万平方米,打造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学校周边综合整治样板,北清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回昌路建成通车。
“今年,我们将继续运用回天行动计划推进机制,有效衔接第二轮与第三轮行动计划,围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人居环境品质等6个方面,加快霍营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清华长庚二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实现累计投用项目达到200个。”倪娜说。
倪娜介绍,昌平区已投用清华大学附中、北师大未来实验学校等优质学校,累计引进名校名园31所,新增学位2万个,三级医院增至15家。推动新老城区共生发展,实现永安古城一期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三角地公园蝶变为打卡新地标;新城东区引入北医三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推进滨水商街等重点项目,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昌平区不断完善城乡生态游憩体系,回龙观和天通苑生态休闲公园建成投用,白浮泉公园焕新升级,累计打造无界公园33个。自2022年以来,利用拆违腾退土地等建设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34个,今年将加快推进二绿郊野公园环绿道(昌平段)一期等项目,推动奥北森林公园三期等建成开园,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陈雪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