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岗位规范的概念。岗位规范也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务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2.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岗位规范涉及的内容多,覆盖的范围大,大致包括四个方面。

(1)岗位劳动规则。即企业依法制定的要求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包括五项内容:时间规则,对作息时间、考勤办法假程序、交接要求等方面所作的规定;组织规则,企业单位对各个职能、业务部门以及各层级组织机构的权责关系、指挥命令系统、所受监督和所施监督、守组织机密等项内容所作的规定;岗位规则,也称岗位劳动规范,是对岗位的职责、劳动任务、劳动手段和工作对象的特点、操作程序、职业道德等所提出的各种具体要求,包括岗位名称、技术要求、上岗标准等具体内容;协作规则,企业对各个工种、工序、岗位之间的关系,以及上下级之间的连接配合等方面所作的规定;行为规则,企业对员工的行为举止、工作用语、着装修饰、礼貌礼节等所作的规定。这些规则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将有利于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监督劳动者严格按照统一的规则和要求履行自己的劳动义务,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任务。
(2)定员定额标准。即对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的制定、贯彻执行、统计分析以及修订等各个环节所作的统一规定,包括编制定员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标准、产量定额标准或双重定额标准等。
(3)岗位培训规范。即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和任务要求,对本岗位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与开发所作的具体规定。
(4)岗位人员规范。即在岗位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某类岗位员工任职资格以及知识水平、工作经验、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心理素质、胜任能力等方面素质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
3.岗位规范的结构模式。按岗位规范的具体内容,岗位规范有五种基本形式。
(1)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是对各类岗位的职责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经历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该种规范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类。
①职责要求。对本岗位的主要职责作出简要的概括和说明。
②知识要求。胜任本岗位工作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
③能力要求。胜任本岗位工作应具有的主客观条件。
④经历要求。胜任本岗位工作一般应具有的一定年限的实际工作经验从事低一级岗位的工作经历,以及从事过与之相关的岗位工作的经历。
(2)管理岗位培训规范。管理岗位培训规范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①指导性培训计划。即对本岗位人员进行培训的总体性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项目(实际操作)、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分配、培训方式、考核方法等。
②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在培训大纲中应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推荐教材要符合培训大纲的要求讲求针对性和实用性。

(3)岗位技术务能力规范。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是我国传统国有企业所使用的一种劳动规范,也称生产岗位技能规范,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①应知。胜任本岗位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如所使用机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构造,加工材料的特点和技术操作规程等。
②应会。胜任本岗位工作应具备的技术能力,如使用、调整某一设备的技能,使用某种工具、仪器仪表的能力等。
③工作实例。根据“应知”“应会”的要求,列出本岗位的典型工作项目,以便判定员工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掌握“应知”“应会”的程度。
(4)产岗操作规范。生产岗位操作规范也称生产岗位工作规范(标准),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①岗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
②岗位各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期限。
③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
④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
(5)其他种类的岗位规范。其他种类的岗位规范包括管理岗位考核规范、生产岗位考核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