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4月15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涉旅典型案例。其中,王某某在网上发布古城“诈骗一条街”被行政拘留引发网络关注。(据4月15日澎湃新闻报道)

相关页面截图
该案例显示,2025年3月10日,王某某为博取网络流量,在大理古城使用手机拍摄短视频并在视频内自述“欢迎来到我们诈骗一条街”,然后配文“大理诈骗哥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诈骗一条街,骗不完,根本骗不完”等夸张标题和内容发布到网上。大理市公安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条第四项、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对王某某寻衅滋事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拘留十二日,并处罚款人民币伍佰元整的处罚。
网友发“诈骗一条街”就被行拘?一些网友不理解。有人认为王某某被罚得冤,还有人认为警方小题大做。那么,到底冤不冤呢?
首先要看动机。如果王某某在大理古城上了当、受了骗,投诉举报都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那可能是情绪激动时说的话,虽然不妥,但也事出有因。那么,舆论就不必关注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的诉求,帮他解决问题。
但是,从王某某的“大理古城诈骗哥”的账号名称来说,似乎来者不善,就是冲着毁坏大理古城的声誉来的。案例中称,王某某为博取网络流量。就是说,他并非因为维权说了过激的话。
当前,网络上的确就存在这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贴文,将个例当作是普遍现象,或者根本没有任何证据就下定论。不明真相的人看了,还以为某个地方真的如此不堪。事实上,很多网民发表类似贴文,并不是为了维权,而是为了流量。因为这里面有流量密码,一些网友“喜闻乐见”。比如,某地五一期间“海滩空荡荡没有人”的谣言,也是为了迎合一些网友对某地的负面刻板形象,制造出来的“爽文”。
虽然王某某发视频动机不正当,不过也要指出,云南近年来文旅行业频频发生负面事件,这是客观存在的。在2024年11月25日,有博主发布视频称,其在大理古城一商家打假“风干牦牛肉”并取证时,被一黑衣男子踹翻在地,引发关注。此事还上过热搜,一时引发轰动。
当然,值得肯定的是,当地公布的这批典型案例里,主动披露了很多文旅行业的乱象,初衷也是为了打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让游客能够有最佳体验。不能认为处理王某某,就是为了“控负”。
网络维权,还是应该实事求是。“诈骗一条街”的说法,无疑是在砸很多人的谋生饭碗。哪怕有个别商户违法经营,但绝大多数都是正规商家,不存在坑蒙拐骗的行为。众多打假博主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那么,王某某又有何权利,去砸一座古城人的饭碗?所以,他被警方处罚并不冤。
这一方面提醒,网友发布信息还是应该真实,要有依据,就事论事。如果为了流量造谣甚至胡言乱语,以偏概全,就有可能被警方处罚。另一方面,网络舆论对文旅行业的容错度越来越低,一起小小的负面事件,可能给一个地方带来很大的影响。
官方在处理类似毁损地方声誉的案件时,首先要有“治病救人”的思想,教育批评,引导他们改过。同时,依据情节和后果,综合当事人的态度等,依法进行处罚。我们注意到,不少网友认为对“古城诈骗哥”的处理,是在打压不同的声音。这一点,同样值得当地关注。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