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桂城名师送教传薪火,这场跨越山海的相“育”好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3:44:00    

近日,广东省李西鹏名教师工作室和桂城街道第一初级中学(下文简称桂城一中)骨干教师团队,跨越山海奔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从江县,开展“粤黔协作示范带学”教育帮扶活动。该团队以“精准送教、资源共享、长效赋能”为核心,通过“学科示范+管理赋能+爱心助学”三维联动,为黔东南山区教育注入新动能。

粤黔协作示范带学,精准送教双向成长

走进天柱县第四中学(下文简称天柱四中),李西鹏名教师工作室团队漫步书香氤氲的校园,实地考察教学设施,感受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教育脉动。

在教育教学管理交流座谈会上,两地教育工作者展开思维碰撞。李西鹏分享了“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向未来”的育人理念,系统阐释了以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引发与会者的深度思考。天柱四中教师代表就民族地区教育特色以及在构建民族教育新样态的实践路径上进行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勾勒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新图景。

围绕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学科建设等话题,工作室随行的学科骨干教师与天柱四中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不仅如此,帮扶团队还为天柱四中捐赠了教学物资改善办学环境,并向该校姚慧同学发放7200元专项助学金并捐赠学习生活物资。“我们定会珍惜这份关爱,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回报社会。”学生代表动情地说道。

“粤黔协作示范带学活动是教育理念的深度融通,是敢为天下先的智慧实践。我们将把这份跨越山海情谊转化为育人动能,将天柱四中打造为粤黔教育示范的窗口。”天柱四中校长姚友礼表示。

“从防疫物资驰援,到生活、体育、学习用品的支持,再到微心愿圆梦活动的开展,我们始终保持对天柱四中孩子们的关注。”李西鹏细数帮扶历程后表示,教育帮扶不是单向施与,而是双向成长,在传递知识火种的同时,也被山区教师的教育坚守深深感动,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将来也用爱心回报社会。

从“输血”到“造血”,先进教育理念在山区落地生根

来到海拔1200米的从江县谷坪乡山岗小学,李西鹏躬身与孩子们互动,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将崭新的图书递到孩子们手中。

这座镶嵌在梯田云海间的教学点,仅有4名教师如灯塔般坚守,为70名侗乡孩童照亮求知之路。工作室一行就“如何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与当地教育部门、督学及山岗小学老师们进行深入交流,随行骨干教师团队也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云端教学资源共享、山区教师研学培训项目等方向,为山岗小学的发展出谋划策,让山区学校不再是“教育孤岛”。

桂城一中数学教师、清华大学博士陈开霖通过“游戏化教育”课程实践,将数学逻辑与肢体运动结合,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学习挑战,让数学以最生动的方式在山巅回响。

而在从江县西山镇第六中学,充满年代感的校园建筑坐落于百年香樟树下,承载着几代人的教育记忆,也诉说着半个世纪来西山镇教育星火的传承。

帮扶团队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四大名著等经典书籍。李西鹏亲自将书籍送到学生代表手中,并深情寄语,希望同学们在书中畅游,汲取力量,拓宽视野,成为有文化、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教育帮扶需从‘输血’转向‘造血’,让先进理念在山区落地生根。”李西鹏表示。在座谈交流环节,帮扶团队针对乡村校管理痛点,分享了桂城一中在“校家社协同育人”“课堂效率提升策略”等方面经验。同时,帮扶教师以桂城一中的发展历程为样本,与六中教师团队共同探讨了该校“红色文化+民族特色”乡村学校特色发展的路径。

教育星火越山海,育人薪火映华章。这场跨越千里的教育对话,让城市教育智慧与乡村文化根脉深度交融,把帮扶行动升华为教育生态的共建共育,东西部教育协作正以双向奔赴的姿态,书写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公平发展的新篇章。

文/南海融媒记者 夏永艳

图/广东省李西鹏名教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