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四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2025年袁隆平院士南繁育种历程回顾座谈会暨《南繁记忆——“野败”水稻发现者冯克珊口述历史》新书发布会在三亚举办,旨在向大众普及中国水稻育种背后鲜为人知的南繁故事。

上午8时,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袁隆平纪念园,共同为本次活动举行开幕仪式,并向袁隆平铜像敬献花篮,以表缅怀与敬意。
在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袁隆平南繁育种历程展开深入讨论,涵盖了其科研成果、创新项目以及产业化进展等方面,并现场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杂交水稻品种、先进的育种技术以及成功的推广案例。自20世纪60年代末,袁隆平院士便投身南繁育种事业,在海南这片土地上开启了杂交水稻研究的伟大征程。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探索,他带领团队成功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这一重大突破改写了世界水稻生产的格局,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1970年,第一株“野败”在三亚被发现,这一发现成为中国水稻杂交育种的关键突破口,不仅是袁隆平南繁育种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让中国南繁事业在世界农业生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书发布会现场,该书作者、海南大学副校长曹兵分享了创作心得。他感慨道:“南繁是中国人端稳饭碗的底气所在。袁隆平一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从‘野败’的发现到农业科研人员的不懈钻研,中国‘禾下乘凉梦’的理想正逐步变为现实。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吸引社会各界对农业科研的关注,传承‘野败’发现者的探索精神,激励更多科研工作者投身农业科研事业,进一步巩固海南在南繁产业的核心地位,携手开创中国种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座谈会上,袁隆平首届学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第一副主任谢长江分享道:“这本书意义非凡,它不仅凸显了野生稻‘野败’对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以及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还生动展现了‘野败’的发现者之一、南繁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冯克珊恪尽职守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它凸显了南繁事业在推动我国育种行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健康安全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据悉,新书主要以冯克珊的自述和他述展开,围绕“野败”这一核心,详细讲述了他的家庭背景、学习生涯、农场制种经历以及南繁工作生涯中的重要节点。同时,通过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了冯克珊在南红农场发现“野败”的故事,仿佛拉开了一场跨世纪的“南繁史诗”,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南繁历史。
来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实习生 韦麒/文 胡拥军/图
编辑:赵世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