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中国行|出版新风口——与AI牵手,我们可以期待什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8:2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

“有了AI帮忙,我们的校对效率提高了不少。”4月21日,重庆出版社校对室,校对员小冉启动电脑里的AI校对工具,调入一本十余万字的重庆人文地理类图书的PDF文件,开始执行校对程序。

重庆出版社校对室,校对员正在利用AI辅助工作。受访者供图

用AI辅助初校,在小冉近两年的工作中越来越重要。“过去,我们人工校对一天可能校完10万字左右正常难度的文稿。引入AI后,几十万字文稿校对只需十几分钟扫描,加上人工后期审核,半天就可处理20万字。当然,AI校对只能是辅助作用,严格按照‘三校一读’的要求进行人工校对核查,依然必不可少。”小冉说。

在ChatGPT、DeepSeek等AI大模型轮番引起热潮的当下,AI正重塑世界。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出版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出版数智化

AI加速出版生态变革转型

在重庆出版社,像小冉一样拥抱新技术的出版人还有不少。不仅仅在校对环节,与AI的协作,还渗透到了编辑、营销等出版全产业链。

前几天,重庆出版社重点图书编辑室主任徐飞就在和AI“商量”怎么为一本新书取名。“那是一本有关‘两个结合’的学术性很强的主题出版物,我们希望既能保留学术性,又能通俗接地气。”徐飞和作者经过多次与AI“沟通”,最后从AI给出的建议里挑出了一个暂定书名《这个“法宝”不一般——解码“两个结合”》。

法国科幻巨著《拉丁姆》中译本,这是国内首部由AI辅助封面设计的科幻作品。出版方供图

用AI制作图书封面也是有趣的探索。2023年,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法国科幻巨著《拉丁姆》中译本,这是国内首部由AI辅助封面设计的科幻作品,从内容到装帧,传递出“由AI讲述AI故事”的核心概念。知名书籍装帧设计师陈威伸介绍,在最初的创作中,他用英文输入了太空船、奥德赛、希腊幻想风格的巨型太空船、许多航天器被爆炸摧毁、薄荷色背景等关键词,AI输出的作品“惨不忍睹,但很有趣”,他用AI调整了20多次,得到较为满意的初稿,并在此基础上继续修改才最终定稿。

更大胆的应用是在出版选题阶段引入AI。北京看山科技是一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深耕十余年的企业,创始人梁翃介绍,AI可实时抓取教育政策文件、社交媒体热词及电商销售数据,较好地生成包含市场竞争力分析的选题报告,他们与出版社合作的图书引入AI做选题开发,一周左右就能完成内容框架的搭建和文稿撰写。

谨慎中牵手

警惕AI解构传统出版法则

尽管看好AI在选题策划、编辑审校、装帧设计等方面为出版带来更丰富的可能性,但重庆新华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邱振邦也有担忧,“AI生成内容真假难辨并存在版权风险,导致编辑审核把关难度增大;另一方面,编辑可能会对人工智能产生过度依赖,导致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退化。”

凤凰出版传媒原总经理佘江涛更是直言,生成式AI与算法推荐等数智科技促成了出版业的革新,也可能引发传统出版法则的解构。“尤其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开源技术和高性能应用几乎成为企业标配、全民软件。虽然AI介入出版产业链的速度和深度令人瞩目,但我们与AI的牵手,还是可以更谨慎些。”

广东某出版社资深编辑龚先生表示,AI技术的滥用进一步催生了“攒书”和“流量书”,“这让内容精耕者无路可走,大量依靠AI生成的情绪价值图书长期霸榜,实则空洞无物。有同行甚至透露,去年文学类投稿中AI辅助写作占比超四成,且同质化严重,当技术效率碾压内容深度时,出版业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

“生成式人工智能极大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也明显冲击了知识的边界和秩序。”中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炜建议,针对算法带来的“AI幻觉”,可通过出版来传递权威的知识产品,对抗“AI幻觉”,实现人工智能的有效治理;针对算法依赖导致的“信息茧房”,出版可生产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的内容,为用户提供突破性的知识;针对信息爆炸背后的“知识泡沫”,出版可提供高质量的知识内容,陪伴读者跨越周期等。

不确定未来

出版业面临必要的生态修复

阅读很美好,人人都知道。但在休闲娱乐方式极大丰富、百花齐放的当下,读书面临着影视剧、短视频等带来的受众分流,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整个图书出版行业都任重道远。

出版生态的修复,版权问题是一大重点。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认为,随着AI创作日益普及,如何界定版权归属、保护原创作者权益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以现行著作权法衡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不构成作品,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的应用实践已远远走在前面,立法修法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本月初,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等在内的一批英国著名作家联合签署公开信,呼吁英国政府追究Meta公司的责任,该公司一直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书籍来训练AI。信中要求讨论AI训练的版权问题,引发热议。

针对类似问题,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建议,“未来著作权制度应围绕作者来设计,保护作者对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而享有的权利,而不再以作品作为权利的媒介和载体。”

“文化价值是核心,求真务实是底线,技术则是加持。”佘江涛表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技术如何发达,出版行业都要锚定服务用户价值这一坐标,将技术红利转化为内容生产与阅读服务的体验升级,在商业效率与文化坚守间建立动态的平衡机制。

原稿点击:文化中国行|出版新风口——与AI牵手,我们可以期待什么-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