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铁路运输的广袤画卷中,有这样一群来自中国铁路南宁局柳州机务段的职工,他们用布满老茧、沾满油污的双手,默默守护着万千旅客的平安出行路。五一劳动节前夕,摄影师用图片记录下他们的故事。兰智,一位有着24年机车乘务员工作经验的动车组司机,他的手早已和机车操纵手柄融为一体。加载、制动,每一次细微的调整,都关乎着车上旅客的生命安全。江晓 摄

动车组司机兰智,安全行车4230趟,安全行驶里程超17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2圈,这些数字背后,是他用双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安全的执着坚守。江晓 摄

机车电工袁华,每日与各种工具、零件“亲密接触”。年均检修机车电器超5000个,修复关键零件超3000件,那些油污和伤痕,是他双手独有的“荣耀印记”。江晓 摄

机车电工袁华,为了维修一个小零件,他常常蜷缩在角落数小时,即便双手累到发抖也从未放弃。正是无数像他这样的“匠心巧匠”,用粗糙的双手保障着机车平稳运转,让千万旅客顺利抵达远方。江晓 摄

机车调度员邱羽(后),每日与机车周转图为伴,宛如指挥千军万马的“军师”。节假日高峰期,他的双手几乎一刻不停,即便手腕酸胀,也依然全神贯注。江晓 摄

机车调度员邱羽,单日最高协调机车500多趟,年均保障近200000趟列车准点运行,每一次精准的调度,都是他用双手在屏幕上绘制出的“平安图”。江晓 摄

机车检查员陈政的双手,触摸过机车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手中的检点锤敲打过无数个螺母。江晓 摄

机车检查员陈政日均检查机车8列,行走超10公里,检查触摸敲打部件超3000次,他用双手为机车进行细致“体检”,绝不允许任何一辆机车带“病”出库。那洗不掉的油泥味,成了他工作独特的“勋章”。江晓 摄

探伤工方兰英(左)被称为火车头“4S店的B超医生”,操纵探伤仪器时,必须手到、眼到、心到,稍有疏忽就可能放过关键隐患,每一次探头在部件表面的滑动,都寄托着全列车人的安全。江晓 摄

探伤工方兰英全年检测机车部件5000余处,发现并排除隐患上百起,她凭借着一双“敏锐”的手,为机车安全运行筑起坚实屏障。江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