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内文旅市场持续升温,而与其关联最为紧密的酒店市场,特别是高端酒店却不时传出华丽转身的消息,酒店行业到底正在经历什么样的调整?特别是在拥有近7000家宾馆酒店住宿的上海,又正有什么新变化正在发生?

在繁华的南京西路商圈“大隐隐于市”,去年底,阿丽拉酒店品牌大中华区的首家城市度假酒店在威海路开门迎客。从1楼入口到4楼酒店大堂,一步步从繁华走到幽静,中庭有小花园,5楼拥有机菜园,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群中,独有一派田园清新,如此反差颇受好评。刚过去的三月,酒店入住率超过九成。“定位城市度假,从地理位置已经说明了一切,我们是上海的市中心静安,希望我们在城市里的客人可以有一个小憩的地方,同时可以有一个大隐隐于市的感觉。”阿丽拉上海市场销售行政总监沈洁介绍。
事实上,阿丽拉上海酒店的原址,曾是主打商务的四季酒店。2020年四季酒店暂停营业并翻新改造,不料翻新突然成了“翻牌”,凯悦酒店集团宣布取而代之的是旗下主打奢华生活方式的酒店品牌阿丽拉上海。而这样的更替并不是个案,究其原因还是近年来高端酒店受到冲击,尤其是依赖商务差旅客的商务酒店影响更大。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酒店产业学院院长王培来指出:“商务出差的这个需求在下降,而且预算也在下降,国内也是这个情况,出差住五星级酒店住豪华酒店,但是现在预算压缩了,所以就转到中端或者中高端酒店来了。”

的确,随着远程办公、视频会议普及,大型会议数量减少,原先高端酒店的核心消费客群规模在收缩,但也有酒店品牌在上海开出新酒店,它们不断适应新变化,选择细分市场,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寻求新的消费群体。比如在澳门路江宁路泰来坊地块,本月底即将开出“万豪”旗下在上海的第三家MOXY酒店,品牌定位直指千禧一代。
石库门风格与时下年轻人喜欢的工业风混搭,大堂两层楼高的大片落地窗带来通透的视野,方形厨房吧台、老式电话亭、台球桌等设置,让这里更像是一个交友空间。“比如说大堂,会给客人一个很放松的环境,客人在办入住的时候可以体验我们的鸡尾酒,可以和不同的客人、跟陌生的客人去交往交流,氛围是不一样的。”普陀MOXY酒店总经理王东东说道。

高端酒店品牌盯上了年轻人会为“情绪”消费,而一些中端酒店,则打出了融合发展。位于七莘路上的这家汉庭酒店,今年元旦开业以来,入住率达到了百分百。据统计,酒店两大客源,一是附近漕河泾企业的客户,二是15分钟车程外国家会展中心的展客群。来自南京的郑先生是这里的常客,除了酒店地理位置便利外,他最看重的就是服务方便快捷。“办入住还是挺快的,几秒,一会儿就好了,身份证录一下信息,然后房卡、小票上都有,住宿嘛房间干净整洁、办入住快,我觉得这就是我的需求。”
不过,这样的客户群体具有明显的潮汐式特征,一旦是展会淡季,或者节假日,客源明显减少。为此,酒店将开拓客源的目标放在了附近的社区,特别是老人身上。

汉庭上海七宝七莘路酒店店长胡永提出:“给居民们早餐券免费体验,邀请他们来体验我们汉庭的新早餐,附近的小区比较多,我们也去调研了一下,那么老人比较居多的话,在节假日时候其实家属子女探亲比较多,所以这一块的客源补充会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本地人住本地酒店已经是一种常态,因此,上海不少酒店开始了社区化探索开拓客源。业内人士表示,面对本地客人,进一步细分市场,深耕产品是关键。银发产品、疗愈产品、商务常住公寓可能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王培来认为:“更多去追求那些主题化的酒店、特色酒店、有体验感的酒店、包括新技术应用的酒店,未来的酒店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文旅商体展等等,这个发展的趋势会更好。”

随着入境政策放宽,我们相信酒店业绩表现将继续回暖,不过重新定位、品牌提升、硬件更新和产品重生将成为中国酒店市场的主旋律。酒店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加速改革和调整,才能在挑战面前有条不紊的获得市场的认可。
看看新闻记者: 邱旭黎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陶余鑫
摄像: 夏寅飞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