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陂姚家集街道,72岁的村民陈金国为抗日烈士杜崇杰守墓59年的故事广为流传。8月14日下午,来自湖北经济学院的6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杜崇杰烈士陵园,听陈金国老人讲烈士故事,接力祭扫陵园。

湖北经济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在聆听陈金国老人讲述杜崇杰烈士的事迹。
抗战时期,杜崇杰烈士担任黄陂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五区区长,率领新四军游击队在此开展抗日斗争,借住在老乡家中,白天为乡亲们担水打柴,夜间开展革命活动,军民相处融洽。陈金国的奶奶韩氏经常为战士们缝补,杜崇杰喊韩氏为“干娘”。
《黄陂文史》记载,1942年10月,反动派及亲日汉奸突袭游击队驻扎地,20岁的杜崇杰和3名战士牺牲。陈金国回忆,韩氏掩护战士,也被敌人踢伤,卧床2个月。
杜崇杰牺牲后,当地老乡收敛尸骸,将他安葬在柏叶山脚下。1962年,9岁的陈金国随父返乡,第一次听到这段历史。1966年,村民将杜崇杰的遗骸移葬至他被杀害的河畔,从此烈士长眠的碾子湾村更名为“崇杰村”。
1966年秋天,韩氏去世前叮嘱陈金国:“那里葬着我的干儿子,你要好好照顾他。”此后,陈金国就像待家中长辈一样,每年数次前往杜崇杰烈士墓祭扫。2021烈士墓扩建成烈士陵园后,他更是每半个月就要去看一次,带着清洁工具和描红工具,打扫墓园,拂拭墓碑,描红碑文。

陈金国老人指导孙子陈世博为杜崇杰烈士的碑文描红。
2009年,陈金国做心脏搭桥手术前,特别嘱咐儿子要继续为烈士扫墓。孙子陈世博渐渐长大,陈金国也嘱咐他:“放假了多来看看,扫扫地,扯一下杂草。”崇杰村村委会副主任肖卫兵说,烈士陵园建成至今,崇杰村历任村支书,每一任都会交给陈金国一把陵园大门的钥匙。陈金国义务守护烈士墓的事迹,已经成了当地开展爱国教育的鲜活教材。
受烈士事迹和陈金国故事感召,14日下午,湖北经济学院的6名大学生统一穿着军绿色制服和红色马甲,来到烈士陵园。他们聆听杜崇杰烈士事迹后,手脚麻利地打扫、除草,把墓园整理得整洁干净,并同陈金国祖孙一起向烈士墓默哀。

湖北经济学院的志愿者接力祭扫杜崇杰烈士陵园。
6名学生志愿者来自湖北经济学院“砺剑青春实践队”,队伍由退伍军人和校团委国旗护卫队等军事类社团的学生组成。会计学院2022级学生闫瑞崇来自新疆,大一下学期入伍,曾在海军服役两年。他表示:“英烈的精神感召着我们,凡人的坚守让忠魂不朽。我们将接力守护,让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陈金国祖孙同湖北经济学院的志愿者一起向烈士墓默哀。(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