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法润三晋 e法同行】山西创新普法路径 彰显文化根脉与时代智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11:03:00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田媛媛):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山西充分挖掘本土法治文化基因,整合红色教育、历史古迹、现代司法等多种资源,创新普法形式与载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普法工作体系,彰显了新时代山西普法的智慧与担当。

红色文化赋能法治宣教 筑牢精神根基

红色资源是山西普法工作的重要依托,其中,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纪念馆是山西省重要的革命旧址纪念地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馆内设有《彭真生平业绩陈列》《中共太原支部历史陈列》等多个展馆,通过文献、照片、手迹、实物等藏品,辅以雕塑、场景复原等手段,生动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来自太原市杏花岭区虹桥小学的陈超炜同学在参观后感受到:“我今天来到彭真纪念馆,非常开心,尤其是学到了彭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纪念馆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法治宣教的融合路径,围绕与高校共建“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法律图书角”服务、青少年法治基地体验活动等,开展“第二课堂”法治教育实践。

祁县法治文化展馆馆内(田媛媛/摄)

祁县法治文化展馆位于祁县昭馀古城法院旧址,秉持“古建保护及修旧如旧”原则修缮而成。展馆采用静态版面、实物展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当地的小故事、小典故、小案例折射中国法治的发展历程,将晋商文化与法治精神相融合。祁县县委书记李军介绍,为不断健全普法宣传体系,落实“八五”普法任务,投资600余万元打造1个县级法治公园、2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9个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同步运用“祁县融媒”等平台,制作《昭馀说法》系列普法短视频,有效提升了全民法治素养。

历史古迹承载法治记忆 贯通古今脉络

游客给“萌娃宣讲员”的留言(田媛媛/摄)

平遥察院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作为“中国第一家监察文化主题公益性博物馆”,它是中国监察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清廉山西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亮丽名片。平遥县廉政文化教育中心主任李亚平指出,“普法工作会根据不同群体采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传播,立足本职工作,与法检两院合作,讲述法律规矩对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影响。”她还提到,通过“萌娃宣讲员”项目,给孩子们播下正义、清廉、公平的种子,期盼其在心中生根发芽。

明代监狱内,抬头向上看,上空布满牢固的铁丝网,网上悬挂着许多铜铃铛,一旦有犯人越狱触碰到铁丝网,铃铛就会发出声响,起到报警的作用,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田媛媛/摄)

洪洞县华夏司法博物馆作为我国首家司法博物馆,以史料、实物、图片等形式展示中国法律起源、古代法制及律法演变等内容,助力我国法制建设。而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的洪洞县明代监狱,是我国现存完整的县衙监狱,因《苏三起解》的故事广为人知,成为研究古代官衙监狱规制和刑律的珍贵实物资料。监狱讲解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假期期间,很多学校会组织学生来参观学习,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法律。”通过法治历史故事浸润法治理念。

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田媛媛/摄)

此外,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依托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的陶寺遗址而建,占地74.4亩,建筑面积9998平米。这所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全面展现陶寺先民“筑城建宫、敬授民时、以礼治国”的都城图景,深入挖掘遗址中法治与文明萌芽的内涵,为理解早期法治文明提供了重要视角。

现代司法阵地创新普法形式 拓展服务网络

法治游园讲解(田媛媛/摄)

太原市万柏林区的西环法治游园,为沿线5万多居民提供健身休闲空间,更依托法治宣传栏、文化长廊、法治广场等载体,打造“看得懂、易接受”的普法场景。万柏林区南寒街道西矿街北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李玉芳介绍,社区以基层党建引领治理创新,打造“六心六号 法治护航”民生列车,其中“和谐号”包含法治诊所、民情日志、“三度”工作法和“有我无诈”等内容,针对青少年开展“法治小卫士”系列活动,针对老年人举办“老年人权益保障专场”,将普法融入服务体系,让老百姓轻松实现在“休闲中普法”。

平遥县人民法院古城文化保护法庭(田媛媛/摄)

平遥县人民法院古城文化保护法庭是司法与文化保护结合的创新实践。该法庭位于平遥古城内,实行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刑事、行政非诉、民事“三合一”审判模式,集中管辖涉文物、旅游、环境保护等案件。平遥古城文化保护法庭庭长王辛英介绍,法庭通过走进大街小巷普法、与基层居委会开展法律讲坛、进行巡回审判、在公众号介绍典型案例等方式,提升公众法律意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并探索以“互联网+”为抓手,助推古城文化保护和普法宣传。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郝艳龙介绍活动内容(田媛媛/摄)

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一场别开生面的“有想‘法’生活节”普法宣传活动备受好评。太原市公安局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分局民警认为,普法机制能让忙于工作的群众和员工及时了解网络法、反诈法,“使更多人积极参与到法律知识的宣传和了解中,为每一个企业、群众和员工带来法律上的红利。”另外,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郝艳龙介绍,活动设置丰富多彩的游戏环节,参与答题可获礼品,其中“检察小熊”深受欢迎。他表示,活动除了关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涵盖贴近百姓生活的内容,如《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物权法》等,“法律本身比较枯燥,通过游戏方式,能让大家更贴近、灵活、鲜活地认识法律。”

沃苗工作室主任检察官芦媛给小朋友们普法

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山西普法工作同样展现出精准化与特色化的智慧。临汾市曲沃县人民检察院打造的“平阳·沃苗”未检品牌,巧妙融合本地特色——“沃”取自“曲沃”简称,含“浇灌”之意,“苗”象征未成年人,寓意检察机关如浇灌幼苗般守护未成年人成长。“沃苗工作室”以女检察官为主力,沃苗工作室主任检察官芦媛表示,通过检察开放日、法治进校园等活动,构建全方位保护体系,致力于让普法与关爱“有趣又有效”。

山西的普法工作,立足本地实际,将红色基因、历史文脉与现代法治需求有机结合,通过多元化载体、创新性形式,让法治精神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传承了历史智慧,又回应了时代需求,为全国普法工作提供了具有山西特色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