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消费火热,但纠纷也不少!近期,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25年上半年投诉受理情况,数据显示投诉量出现明显增长,其中跨境生活消费纠纷成为热点问题,尤其是港澳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建材、家具、房产等,频频遇到货不对板、售后推诿、维权困难等情况。

据统计,佛山消委会各渠道共收到投诉3622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8.79%。除了新平台上线带来投诉渠道更加畅通之外,质量、售后、虚假宣传等问题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家具、电器、美容美发等领域。

具体到跨境消费,问题主要集中在三大类:买装修材料,比如瓷砖、门窗,跨境运输易损坏或发错货,出了问题商家、物流互相推诿,消费者取证难、退换货更难;一些港澳消费者买房遇到虚假宣传,交房后发现质量或配套不达标,产权还有纠纷;网购家具也常出现“货不对板”,想退货却因凭证不全或寄不回内地,只能吃哑巴亏。
例如,澳门马女士在某平台网购瓷砖,到手后发现色差严重且部分破损。由于商家是个人经营、注册地在福建,维权过程非常曲折,最终在消委会协助下才逐步推进。
面对这些跨境消费“坑”,广东宝慧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蔺存宝解读称,这类纠纷存在“区际法律冲突”,港澳消费者维权时面临法律选择难题——内地一般是“损失多少赔多少”,而港澳可能支持“惩罚性赔偿”。他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向内地消委会、仲裁或法律机构寻求帮助,处理起来更便捷。
蔺存宝分析强调,个别企业只顾短期利益,利用跨境消费维权难、成本高的空子,故意以次充好、拖延售后甚至虚假发货,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更透支了企业信誉和品牌形象。
“一旦被消费者贴上‘不诚信’的标签,再大的企业也难走远。”他呼吁广大经营者,尤其面向港澳市场的商家,一定要珍视商誉、诚信经营,不要因为贪图一时之利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最终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应加强监督,定期曝光一批失信主体,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诚信成为湾区消费融合的通行证。
佛山市消委会表示,接下来会继续通过案例警示、跨境协作等方式,帮助提升消费者的风险防范和依法维权能力,努力营造更安心的湾区消费环境。
消费避坑指南:
1.尽量选正规平台和信誉好的商家,避开无资质店铺;
2.保存所有交易凭证,包括订单、聊天记录、付款证明等;
3.收货时第一时间拍照、录视频,有问题及时固定证据;
4.尽量选择支持“7天无理由”或“货到付款”的商家,分期支付更保险;
5.金额较大的消费,建议尽量实地查看或委托他人考察商家资质。
文图、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龙凤 黄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