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绵阳科技城观察丨冲刺千亿级 新型显示产业追“新”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21:51:00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4月21日,在四川欣富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富瑞公司)生产车间,经过备料、上机、贴合、冲压、覆膜等多道工序,一片片散热膜逐渐成型,随后被装箱运往几公里外的显示面板企业,成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屏幕模组。“我们的散热膜厚度只有0.18毫米,随着新的柔性生产线投用,加工精度可达到0.1毫米。这0.08毫米的提升,能进一步降低屏幕厚度,帮助公司承接更多新订单。”该公司生产线负责人说。

技术“追新”,是新型显示产业的显著特点,也是绵阳科技城乃至绵阳全市推动产业发展的秘诀之一。2024年,绵阳市有新型显示产业链企业超50家,总产值超800亿元,排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今年则将向1000亿元产值发起冲刺。

项目上新

近3年招引产业项目21个

近日,在距欣富瑞公司2公里外的一块空地,绵阳科技城经济合作与对外开放局的工作人员正在了解地块整理进度,年内绵阳科熙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厂房将在这里开工建设。

3月初,绵阳科熙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40亿元的熙泰科技12英寸Micro OLED半导体微显示产业化项目正式签约落户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该公司产品具备轻量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VR/AR眼镜等头戴显示设备。再往前不久,绵阳还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总投资100亿元的Mini-LED项目、高功率芯片散热封测项目,前者将用于制造电脑显示器、电视机。

四川欣富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在加工散热膜。刘军 摄

发展新型显示产业,绵阳采取技术路线多元化的策略。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表示,绵阳是全国少有的同时具备软硬屏生产能力的城市。软屏指的是OLED屏,以绵阳京东方为例,代表应用是折叠屏;硬屏指的是LCD屏,即液晶屏,以绵阳惠科为主,产品包括显示器、车载屏幕等。

不局限于单一技术赛道,一方面提升了绵阳新型显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在手机等小屏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绵阳大屏产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绵阳产业招引的“敏感度”,助力绵阳紧跟新型显示技术前沿进行布局。以新签约的新型显示产业项目为例,惠科Mini-LED项目是对已有LCD屏技术的升级,熙泰科技的Micro OLED半导体微显示产业化项目,则瞄准VR/AR眼镜等可穿戴设备领域。

数据显示,近3年绵阳共招引新型显示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金额达422.74亿元。

图谱更新

又有两个上下游板块被“点亮”

这些新到来的产业项目,更是促进了产业图谱的完善。

4月17日,在绵阳科技城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以下简称绵阳科技城工数局)的走廊墙面上,新的产业图谱格外醒目。与2月相比,这张涵盖新型显示产业上下游重要板块的图谱,有2个板块由灰色变为橙色——熙泰科技12英寸Micro OLED半导体微显示产业化项目的到来,进一步完善了中游面板和下游可穿戴设备板块。

在产业图谱上,绵阳用灰色标注尚未实现布局的板块,注明行业领先企业及其所在地,而实现布局的则用橙色“点亮”。“这方便招商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线索搜集和精准招引。”绵阳科技城工数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产业图谱为指引,绵阳新型显示产业不断建圈强链,目前已有产业链企业超50家,基本形成了贯通原材料、零部件、面板制造、整机集成及终端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已在绵阳布局的产业项目,也在不断开展技术更新。

绵阳京东方项目引入光伏发电,屋顶的光伏板面积达32万平方米,年均发电量可达2400万千瓦时。刘军 摄

近年来,绵阳京东方通过发展LTPO技术,大幅提升柔性产品显示性能。同时探索节能减排新技术,通过引入屋面光伏发电,以及延长气体清洗周期、开展空压机节能改造等举措,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万吨。

京东方的探索,也推动着绵阳本地供应链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当前折叠屏越来越受欢迎,公司也在开发适配折叠屏的bracket支撑板等产品。”欣富瑞公司副总经理王朴说。

服务创新

入围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

3月,熙泰科技产业项目落户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后,发现无法通过全程网办的方式办理营业执照。为避免公司在母公司所在地安徽芜湖与四川绵阳之间两头跑,绵阳新型显示产业工作专班统一调度,联动相关部门和园区,由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分局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服务,在线指导企业完成资料提交,并协调区级部门完成场所证明,及时为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帮助该项目加速推进。

围绕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绵阳在省内较早开展“链长制”等改革探索,形成“一个产业链、一个市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和工作专班、一项行动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五个一”工作模式,进而针对产业发展所需,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服务,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户绵阳。

不久前,绵阳新型显示产业入围全省围绕产业生态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聚焦知识产权保护等产业链共性问题,开展就近上门服务。这打通了相关产业链环节之间的壁垒,通过工作专班搭建的“智改数转”平台,龙头企业可对上游配套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诊断服务,推动其进行技术改造和产线升级,实现产业链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