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的温度不在高楼广厦,而在凡人微光。在潍坊,志愿精神已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浸润城市的温暖底色。从菜博会的科技导览到风筝会的多语种服务,从老旧小区焕新到视障者奔跑赛道,潍坊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创新实践,让文明建设既有宏大叙事,更见个体温度。
这座城市的智慧,在于将志愿服务织入治理经纬。当“智慧志愿”系统实现电子导览全覆盖,当大数据平台精准对接民生需求,科技赋能下的志愿服务不再是零散善举,而是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2.6万名志愿者三月清除1.2万处卫生死角,银发突击队用钢丝球打磨城市细节,印证着文明创建既需雷霆万钧的魄力,更需春风化雨的耐心。
更深层的突破,在于重构志愿服务的价值维度。视障马拉松项目打破传统帮扶逻辑,以平等参与替代单向施予;“公益市集”瞄准居民“小急难”,把志愿服务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这种从“给予关怀”到“创造价值”的转变,让善意不再是道德高地的独奏,而是城市发展的和声。
潍坊实践的可取之处在于构建起志愿服务的永续生态。社会工作学院培育专业人才,积分入征信创新激励机制,42个品牌组织形成矩阵效应,这些制度性探索破解了“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困局。当200万人次服务量背后生长出长效支撑体系,“志愿红”便不再是节庆装点,而真正成为城市文明的基因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