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话说勤政帝王雍正帝充满争议的一生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8 08:04:36    

本期咱们来聊一聊清世宗雍正帝,雍正帝名爱新觉罗•胤禛,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卒于雍正十三年。他是康熙帝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即位。

康熙帝

历史上的雍正帝是出了名的勤政,康熙和乾隆还经常下江南和去承德避暑山庄什么的,但是雍正帝从他登基到去世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北京城。据说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其他的时间不是在批阅奏则,就是在批阅奏则的路上,他每天批阅奏则都要写上万字的批注,无论大事小情他都认真批阅,一丝不苟。可以说是中国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了。可就是这样的一位勤政的皇帝关于他的争议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雍正帝

首先他登上皇帝的位置是有争议的,原因是因为让雍正即位的话不是他爹康熙皇帝亲口说出来的,而是在康熙驾崩之后由隆科多口述的先皇遗诏。据史籍记载,康熙时九子夺嫡,以太子和八爷为首的太子党和八爷党在朝中争得你死我活,让晚年的康熙帝心力憔悴,此时的雍正安坐府中,韬光养晦,一副清心寡欲的样子,但偏偏就是这个貌似什么都不争的皇四子最后得到了皇位。这就让很多人心里不服了,尤其是之前争位的那几个皇子更是心中气愤,他们拼死拼活地争了大半天,到头来让雍正捡了个便宜,于是暗中不免做一些手脚,明面上不能把雍正怎么样,暗地里恶心一下雍正他们还是能做到的,所以慢慢的雍正得位不正的传言就这样四下流传开来了。再从传位的重要性来说,康熙帝作为千古一帝,不会在身后事这件大事上马虎的,清朝的传位诏书一般都是满蒙汉三种文字写的,而且还要加盖皇帝宝印,若非是康熙帝授意,其他人是不敢也做不到这件事的。直到2013年,随着康熙传位雍正的诏书现世,这一历史迷案才最终水落石出。

康熙传位诏书局部

雍正帝另一个比较受争议的地方就是他即位后对他的亲兄弟们的处理,雍正帝即位后将跟他不是一条心的亲兄弟们基本都圈禁了起来。皇八子胤禩被削去宗籍,改名为“阿其那”,皇九子胤禟也被削去宗籍,改名为“塞思黑”,意思为猪狗不如的人,就连跟他一母同胞的皇十四子胤禵也是先被派去守陵,后来又被圈禁起来。但是我们翻开史书就会发现,这些被圈禁的皇子们大多都比雍正帝活的时间长,除了限制他们活动之外,应该并没有缺衣少食,否则他们也不会活的那么长的。那么历史上杀父杀兄夺位的皇帝那么多,为什么只有雍正帝有这么大的争议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两点,其一,这些被圈禁起来的兄弟们虽然没有任何权利,但是他们的个人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自由的,尤其是在雍正驾崩之后,他们有的人又重新获得了自由,这时候他们就私下开始传雍正的坏话,那些不明所以的人听了又觉得有道理,所以慢慢的就传到民间了。其二,雍正时期实行的“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等制度触及到了一大批士绅豪强的利益,导致这些人对雍正颇有怨气,正好宫里又传出了这些言论,他们会不假思索的大力宣传,并添油加醋,因为这样似乎可以给他们一点心理平衡。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雍正帝确实是一个刻薄寡情的人,他甚至为了给他的儿子乾隆帝扫清障碍,把自己的亲儿子弘时给削出宗籍,并将他过继给了胤禩,最终弘时抑郁而终,年仅24岁。但作为帝王来说,这一点是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毕竟最是无情帝王家。

乾隆帝

最后就是雍正帝的驾崩之谜,清朝有野史说雍正帝是被吕四娘用血滴子杀害,且还被取走了头颅,笔者不得不佩服武侠小说家们的丰富想象力,我已无力吐槽,大家一笑而过吧。接下来咱们来一起探讨下雍正帝的死因,首先,咱们来说一下雍正帝的作息,雍正帝即位的时候已经四十四岁了,已经是一个中年人了,但是他基本上每天都是五点左右起床,然后一直批阅奏折到半夜一两点,十几年如一日都是这样的作息,这种作息规律对他的身体伤害无疑是非常大的,其次,雍正帝有吃丹药的习惯,所谓的丹药主要成分其实就是硫化物,长期服用,对于身体的伤害可想而知,最后,雍正帝自即位开始就一直紧绷着神经,为了大清的发展,他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如此种种都是对身体不利的习惯,所以雍正帝最后暴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纵观雍正帝的一生,他上承康熙帝开拓的基业,下启乾隆帝盛世的宏图大业。可以说没有他的励精图治,清朝不可能会出现“康乾盛世”,作为帝王,他无愧于这份事业,但是作为兄弟、父亲,他确实做得太过狠心。不过是非功过谁人说?我自横刀向天笑,或许在某个深夜,雍正帝想起这些的时候也会暗自神伤吧,但这就是他作为一个帝王的命,奈何?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