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哪里(孔子真的提倡“以德报怨”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1 09:03:40    

人们劝人大度的时候,常说孔夫子教育我们,要“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的意思是:用恩惠回报仇恨,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换言之,即便被对方拍了板砖,也要大度一点,用自己的爱去感化对方。

或许很多人要说了难道孔圣人要求我们做“大冤种”?

这还真冤枉他了,因为孔圣人压根就不是这么说的。

“以德报怨”出自《论语·宪问》,原句是这样的: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翻译过来就是——

有人问:“用恩德回报怨恨怎么样?”

孔子答:“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公正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显然“以德报怨”是被断章取义了,大家可别再冤枉孔夫子了。

但还真有一个关于“以德报怨”的故事,还诞生了一个典故——梁楚之欢。

西汉学者刘向在《新序·杂事第四》中,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

古代有相邻的两个国家梁国和楚国,边境的两国百姓都种下了西瓜,但因为当年干旱,西瓜苗长得很慢。梁国村民担心会影响收成,晚上就挑水到地里浇瓜。连续浇了几天,瓜苗长势明显好起来,比楚国村民的要高不少。楚国一些村民非常嫉妒,晚上偷偷到梁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梁国村民非常气愤,纷纷表示要报复楚国村民,打算也去踩他们的瓜秧。

这时,梁国边境的县令叫宋,他不仅阻止村民去破坏楚国的瓜苗,还要求梁国人晚上去帮楚国瓜田浇地,后来楚国人发现梁国人的好心,羞愧不已。他们把这件事报告了县令,县令又报告给楚王,楚王深受感动,从此与梁国交好。

这个典故叫“梁楚之欢”,属于古人以德报怨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