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对于人体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维系生命健康的源泉,当人体失血过多时,就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是生命的危险。虽然我们不能像医生一样直接拯救患者,但我们每个健康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别人的救世主,而获得这个机会的途径就是无偿献血。


献血不会伤元气 但这些人不能献血
关于献血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有着五花八门的说法,有人说献血会影响抵抗力,有人说献血会元气大伤,还有的人甚至说医生从来不会去献血,很多有献血意愿的人看到这些没有根据的说法,往往也会变得踌躇不前。
“献血既不会影响免疫力,也不会造成元气的损伤。”提醒广大网友,单次献血的总量一般仅占人体血液总量的5%-10%,处于人体能够自我修复的范围内,并不会对献血者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不仅如此,献血还有利于激发身体的造血功能,这对于增强免疫力具备一定的好处。
虽然献血是一件帮助他人的好事,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献血对血液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一部分人群由于身体的特殊原因,也不适合参与献血活动。
1、患有传染病,特别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的患者不能够参与献血,因为捐献的血液通常用于临床医疗救治,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会引起疾病的传播;
2、心、肺、肾等重要器官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不能够参与献血,否则容易引起疾病的发作或加重;
3、高度近视的患者也不能够献血,这类人群如果合并了一些眼底的并发症,此时再献血的话可能会引起并发症的加重,或者引发一些其他的并发症;
4、处于服药治疗期、妊娠期、哺乳期、经期前后的人群也不适合参与献血活动,但这类人群一般过了这些阶段,就可以进行献血;
5、体重过轻的人群不能参与献血,我国法律规定的献血标准,男性体重需大于50公斤,女性需大于45公斤;
6、新冠肺炎患者也不能够献血,但如果是新冠肺炎的康复者,核酸检测呈阴性,且在身体内发现新冠病毒抗体后,可以捐献血浆,用于其他新冠患者的免疫治疗。

第一次献血应注意什么 了解这几个常识就够了
知道了自己是否满足献血要求后,不少朋友可能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开始人生的初次献血,但在此之前,不妨了解一下关于献血的常识。
一些初次献血者在献血时会出现短暂的头晕,这往往是由于过度紧张的情绪所导致的,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来调整一下自己的身体状态。首先,献血前一天保证良好的休息,可以很好地缓解紧张的情绪;适当了解血液相关的生理知识,可以扫除献血者对献血的恐惧,有利于放松心态;另外,献血是不需要空腹的,保持正常的进食即可,但要减少一些肥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到正常的血液成分。
按照国家的规定,初次献血者的献血量应该选择200、300或者400毫升,具体要如何选择,这要根据献血者的整体状态来决定。在献血者总体情况健康的前提下,体重较高、心率稳定的献血者可以优先选择高献血量,而体重较轻或者情绪紧张的献血者则适合低献血量。
说到去哪献血,在我们生活中的各大人流量高的地段,总能看到献血车的身影,对于献全血而言,找它就对了。但还有另一种献血方式,需要到指定的献血单位进行,那就是成分献血。
随着科技的进步,成分输血逐渐取代着输注全血,因为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多种成分,而大部分患者往往只缺乏一到两种成分,输注全血在补充缺乏成分的同时,也会增加其他成分的数量,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成分输血则是“缺啥补啥”,既规避了输注全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也避免了血液资源的浪费。

参加无偿献血 直系亲属也能受益
无偿献血是志愿者献出自己的血液,用以救治伤病患者生命健康的公益事业,对于社会、他人以及自身来讲,都有受益。
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用血系统,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给予献血者优先用血和免费用血的权利,同时满足一定的献血需求后,献血者直系亲属也可以享有一定的用血权利。